Thursday, October 29, 2009

饑餓














只有饑餓過的人,才會懂得飽足的感恩。
只有貧窮過的人,才會懂得窮人的心酸。
只有生病過的人,才會懂得健康的可貴。
這些感受是因為經歷到真實缺乏的重要性。

它的真實性,不在乎我們的需要或不需要,不在乎我們的感覺或沒感覺。
它的存在性,不在乎我們的貧富貴賤,它的來回不在乎我們的選擇。
但是我們可經歷,一樣的東西,在不同的環境,感受不會相同,
體驗也不一致。會因地方而異,因人而異,因物資而異,因心態而異,
這就是為什麼單憑感覺是多麼的情緒化與片面的體驗。
不可否認的,人的情緒是直覺的,同時也發現在直覺外,
有邏輯的分析,還有超直覺的事實存在。就是心靈的需求。

這總歸都是一種不同境界的饑餓,它不只是人一生需要的過程,
也是人一直追求滿足的因素。不管在那一方面,
我們都因為為了填滿這麼個的饑餓,而擺上了我們的努力。
所以耶穌基督的福音,就是給那些在最困苦、饑餓、貧窮、
疾病缺陷的人身上,因神的救贖大能而彰顯。

一生最糟糕的事,並不是沒有學位、名譽與財富,也不是成就感,
而是有沒有發現自己的饑餓。
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!因為他們必得飽足。太5:6 。
如果我們從來沒有饑餓過,也沒有饑餓過,我們也永遠嘗不到飽足的滋味。
這並不是我們沒有如此的需要,而是我們一直活在虛偽的富有裡。
為什麼主耶穌基督會把這句放在訓練門徒的品格上,
登山寶訓是生命的品格根基與操練。是行為也是行動,
是生命也是生活,是信心也是信仰,是基本也是根源。

它帶給信者的生活一種活潑的盼望,接受神的應許,
就是追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能超越這又暫又輕的苦楚,
進入領受那無比的飽足,而不介意世界所給暫時性的飽足。

當年摩西,謙和的性情以及那飽滿的學術及埃及的豐盛,
應可以影響到埃及全國歸向主,更能影響到整個世界,
也可改進以色列處在埃及的地位。
他在神的山牧養羊群,沒有提到他對埃及的學問有所誇耀,
反而持守著奶媽(生母)教導的信仰,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
埃及的財物更寶貴,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。希11:26 。

聖經的教導並不是以人文的方面來建立價值觀,
他不以人的短暫才能為主體的動力,
也不以外在界的豐盛為基礎來建立穩定觀,
而是以神的創造、神的屬性、神的公義和公平為寶座的根基。
慈愛和誠實為前提,神按他心中的純正牧養,用手中的巧妙引導。
而他所喜悅的是那顆饑渴慕義的心。

他的饑餓不是來自外來的豐富,也不是建立外在的滿足,也不能從外來的成果得到滿足。他渴望從神那裡有智慧的心來得滿足。他發現心的需要與饑餓,直到神的呼召與他的回應,以神為世世代代的居所。他是生命有影響力,不是他的外在地位,他不藉任何名譽為肯定,只有神給予他的肯定為一生的嚮往。

一國之君大衛王說:有一件事、我曾求耶和華、我仍要尋求.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、瞻仰他的榮美、在他的殿裏求問。那時我心向你說:耶和華啊,你的面我正要尋求。詩篇 27:4,8。

摩西曠野的牧人說: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、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。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、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。詩篇90:12,14。

他們雖有天地之差、國籍之差、職位之差,
貧富之差,語言之差,膚色之差,但沒有身分之差,
他們都是蒙神所揀選與呼召,服事那世代的人,
他們之所以蒙神喜悅與悅納的,就是心的回應。

在主的面前一生一世經歷神的榮美與慈愛,
在主的面前一生一世經歷神的智慧與同在。
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,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。
靠馬得救是枉然的,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。
耶和華的眼目,看顧敬畏他的人,和仰望他慈愛的人,
要救他們的命脫離死亡,並使他們在饑荒中存活。詩篇 33:16-19。
心是饑餓的來源,創造天地之主是饑餓的供應者。
唯有全能至高神是人類心靈的需要與滿足,喜樂與平安的居所。
凡有智慧的,必在這些事上留心,也必思想耶和華的慈愛。詩篇 107:43 。